党史知识

主讲人:

中共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 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、教授 罗平汉

本讲内容要点:

·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,对实行革命的政治工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。古田会议确立了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,初步回答了在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下,在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情况下,如何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,如何建设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,在我们党的历史上,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,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。

·对于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,其路线是:一是党的领导机关要有正确的指导路线,遇事要拿出办法,以建立领导的中枢;二是上级机关要明了下级机关的情况和群众生活的情况,成为正确指导的客观基础;三是党的各级机关解决问题,不要太随便。一成决议,就须坚决执行等。

·对于党内存在着的非组织的观点,纠正办法是:一是开会时要使到会的人尽量发表意见。有争论的问题,要把是非弄明白,不要调和敷衍。一次不能解决的,二次再议(以不妨碍工作为条件),以期得到明晰的结论。二是党的纪律之一是少数服从多数。少数人在自己的意见被否决之后,必须拥护多数人所通过的决议。除必要时得在下一次会议再提出讨论外,不得在行动上有任何反对的表示。

·对于当时红四军内部所存在的组织不纯的问题,纠正的路线是:(一)旧的基础厉行洗除。如政治观念错误,吃食鸦片,发洋财及赌博等,屡戒不改的,不论干部及非干部,一律清洗出党。(二)以后新分子入党条件:1、政治观点没有错误(包括阶级觉悟);2、忠实;3、有牺牲精神,能积极工作;4、没有发洋财的观念;5、不吃鸦片、不赌博。以上五个条件完备的人,才能够介绍他入党。(来源/党史学习教育官网

党史故事

没见过这么好的军队——陈毅赔水桶

图片

      1928年4月下旬,陈毅率部暂住井冈山下的龙口村。在与村民几天的相处中,陈毅发现了一件怪事:一般村民都对红军十分热情,但村东水井旁的龙善元老两口却对红军敬而远之。
      这是为什么呢?陈毅决定亲自前往,一探究竟。谁知道,龙善元老人远远看到一身戎装的陈毅走来,便急忙关上院门。陈毅上前敲门喊话都没人应答。陈毅更觉蹊跷,便找村苏维埃政府主席了解情况。原来,年逾古稀的龙善元老人是清末秀才,生性孤僻古板,但敢于仗义执言。老人与红军误会的症结在于:红军进村那天,有个战士没经老人同意,就把他放在门口的一担水桶拿去挑水,弄坏了水桶还随手扔在路边。
      找到了问题就必须解决。陈毅命人找木匠做一担新水桶赔给老人,但村里一个木匠也没有。陈毅把这事牢记在心上。一天,他借到宁冈县城开会之机,托人在街上买了一担新水桶。大家听说水桶是要赔给龙善元老人的,就将此事告诉了他。老人听后不以为然地说:“自古以来兵匪一家,世上绝不会有这样的军队。”出乎老人意料的是,第二天一早,村苏维埃政府主席就带着陈毅敲开了他家的门,把一担崭新的水桶送来了。

图片
↑红四军军部旧址
      看着众多笑脸和崭新的水桶,老人急忙出门迎上前去,握着陈毅的手说:“惭愧,惭愧,我活了70多年,还没看到这么好的军队,这么好的人。有你这样的人领导这样的军队,我们穷人的生活就有指望了,将来天下之心必归于你们!”陈毅爽朗地大笑道:“说的好哇,老先生,只要我们共同努力,大家相互支持,这个世界就一定是我们的!”(来源/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